客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構成元素,是客家族在不斷遷徙過程中逐漸演變成的、融合多種民族文化的亞文化,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客家圍屋作為中國五大經典民居之一,表現出建筑文化和歷史文化的高度融合,其風格和民俗交相輝映,建筑技術功能高度完善,表現出強烈的審美藝術價值。
歷史發展
贛南形勝,宋元以來,贛南地區就不是一塊安靜的區域,小亂不斷,大亂必有份,崇山峻嶺,戰亂紛爭,這種險惡的生存環境,成為客家人極大的生存阻礙,也為圍屋建筑提供了必然的發展條件。
客家人原是中原的漢人,秦朝末至宋朝初,在戰亂、饑荒中顛沛流離,幾經遷徙,稍遇安頓便各就其地、各治其事,最終南遷至贛閩粵地區,定居于山區丘陵地帶,此時,他們家徒四壁,而周遭環境貧瘠惡劣,迫于生存的無奈,只能披荊斬棘,筑室墾田,在長期與外部民族文化習俗的碰撞融合中逐漸發展形成穩定的客家民系,其中贛南地區有客家民系形成“搖籃”之稱。
另外山環水抱的自然環境,渴望安定的心理訴求以及美好生活的愿望滋生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贛南圍屋便是其中一種典型的客家民居形式,憑借豐富的文化底蘊、獨特的藝術審美、精巧的結構布局等特點,成為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筑特點
擇址環境:坐落于山水之間的傳統民居選址往往注重建筑與環境的完美結合,力圖創造和諧自然的居住空間,講究地理生態性,結構布局追求“天人合一”,力圖塑造“美景天成”的建筑美感。
客家圍屋作為大型聚居建筑,它本身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因此它在總體環境構成上往往能超越村寨的局限性,更能體現中國傳統建筑在擇居方面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图胰撕V信風水,對自然山水的形態十分重視,總體環境將“龍真”、“砂環”、“水抱”、“穴的”、“屏護”作為擇址標準,在設計圍屋時遵循建筑和山水的生態關系,在建造過程中盡可能不破壞山體的原態,并且擇水而居,將建筑融入到周遭的自然環境中,營造居住空間的自然美。
圍屋通常以“依山傍水”作為擇址建造的自然條件,除風水及美學的考究以外,本質上是追求更加和諧的生產生活條件,以便就近進行作物種植、魚禽飼養、果蔬采摘等農業活動以及砍柴狩獵等日常生產勞動。
空間布局
贛南客家圍屋形態各異,典型的圍屋大多整體平面方正。圍屋內數量眾多,層次分明的天井布局是通風、采光的重要窗口,也是排水的主要渠道。一般在圍屋的外側還有半月塘,用于防火、蓄水、洗滌、養殖等活動,是整個建筑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而院內的禾坪,通常用于晾曬、社交和日常消遣,是客家人精神凝聚的公共空間。贛南圍屋還有堅固封閉的外圍和嚴密的防御體系,如龍南的沙壩圍有向外和向上凸出的炮樓,在整個圍屋建筑中聳立扎目,儼然軍事設施,遠遠使人感受到威懾力。
內部裝飾
贛南客家圍屋講究內拙外秀,其外部的以功能為主,弱化了美觀性,但內部精致的裝飾令人嘆為觀止,其所有的木質門窗都雕刻著各種象征富貴吉祥的精致圖案,尤其祠堂和居室內的裝飾更加細致精美??梢哉f,祠堂承載了客家人心理上的寄托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圍屋的居室裝飾講究莊重、沉穩、大氣而無過多修飾,使用的古典家具蘊含著古樸的傳統文化氣息,保留著贛南客家文化的風味。
文化內涵
獨具特色的遷徙文化:客家人從未摒棄祖先從中原地區帶來的文化源頭,又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與新居地及其他的民族進行文化的融合和發展,無論是奔波流離的遷徙狀態還是在陌生環境下與自然、外族的沖突碰撞,均磨練了客家人百折不撓、勇于開拓的民族精神,同時也展現了客家人在文化發展方面的兼容并蓄、博采眾長。
天人合一的風水文化
“天人合一”是客家人歷代相傳并遵循的傳統思想,客家圍屋是以陰陽對立統一為總綱的風水學說的典型實物??图胰藢⑻斓乜醋饕粋€統一的整體,而人和建筑都是這個整體中的一部分,與周遭的自然環境休戚相關,與山水的和諧相處成為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個重要標準。
和諧穩定的宗族精神
客家人的居住模式是一個與宗族各個成員親密活動的多元化生產生活空間,十分注重內部秩序的建設與維護,而這正是儒家思想關注的重點。客家文化強調族群和諧的人文主義精神,具有強烈的根源意識和宗族信仰,表現在居住空間上便是對族譜、祠堂等祭祖活動、公共空間的重視。同時在早期避亂的過程中,共同抵御外侵,建造一起生活、議事、交往、生產的建筑空間,讓客家人更加重視宗教禮法與血緣親情,其宗族精神也在圍屋中得到了繼承與發展。
負陰抱陽中自然和諧之美
中國傳統建筑一般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希望能夠借助平衡陰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在建筑建設中,要想實現對道法自然的追求,首先應該保證選址以及建筑色彩的自然性。我國贛南地區作為“江西派”風水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在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中出現了“楊曾廖賴”四位風水大師,對贛南地區房屋建筑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客家圍屋就是受到江西派風水文化影響的典型民居建筑,在建筑選址、材料選擇方面都表現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客家圍屋的選址較為重視“風水”,重點強調建筑的走勢和定位,在地址選擇方面以金木水火土文化作為依托,嚴格按照風水選址的流程進行,在選址方面追求負陰抱陽,希望能夠營造出特定的“局”,達到道法自然的境界,充分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美。
東方城堡建筑形式美
建筑造型美是建筑審美的外在表現,在贛南客家圍屋建設過程中,將中原民居中典型的廳堂府第建筑融合到城堡和山寨建設中,圍屋的整體墻體一般堅厚高大,并且為了有效防御,在圍屋四角都設置了相應的碉樓,構造出一個封閉森嚴的空間,與歐洲社會的中世紀城堡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在客家圍屋中使用了圓和方兩種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審美哲學,在方圓之間構造出完美的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