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古寺又稱峰山藥王廟,俗稱風窩廟,位于天津西青區大寺鎮王村,始建于唐代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歷史。明萬歷15年,原有土廟不慎失火,周邊村民集資重建。清乾隆年間,因寺廟香火日盛,又推倒以土為主的建筑,建成以磚木結構為主的大殿,此為第三次擴建。到清咸豐年,又進行了修繕大殿和增修中、后殿的第四次維修。民國十四年,寺中又失火,燒毀神像。三年后第五次修繕,起建了東西配殿。民國三十二年,第六次集資捐款重修。塑成了全部神像,并建起了鐘、鼓樓。近幾十年、特別是經歷文革之后,藥王廟建筑漸毀,連原來的土臺也基本夷為平地。自上世紀90年代初,重新墊起了廟臺2000年,一座新的峰山藥王古寺出現在原址上?,F為2A級旅游景區和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藥王古寺總占地面積10000平米,建筑面積3000平米,堪稱天津規模最大又獨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藥王古寺由山門、前殿、中殿、后殿、東西配殿及鐘樓、鼓樓幾部分組成。寺內以大雄寶殿、五百羅漢堂、德貫天地殿、琉璃寶殿、藏經閣特色最為突出。其中,大雄寶殿和五百羅漢堂是廟前廣場的主體建筑,分別供奉有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和五百羅漢像。
藥王廟供奉的孫思邈像,相比別處頗為不同,像身為木質結構,頭、手、足等各部位有關節相連,如木偶一樣,可自由活動,身著紅袍、頭帶黑冠,神采奕奕,莊重慈祥。左手手掌向天,自然垂于膝上。
琉璃寶殿內供奉東方三圣和十二藥叉大將,佛像面貌慈悲、細膩如生。藏經閣是寺廟住持圣輝大和尚靜修之地,鎮寺之寶–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就藏于閣內,是難得一見的佛門珍寶,只待有緣人方得一見。
另外,藥方石刻零星點綴于寺內角落,玉液湯、二仙湯、生脈飲、炙甘草湯、血府逐瘀湯、麻杏石甘湯、泰山磐石飲等多劑民間養生驗方,供游客免費抄錄。
據史書《津門雜記》記載:逢年廟會期間(農歷四月二十至二十八),為紀念藥王孫思邈的誕辰,都會舉辦峰山藥王廟會,廟會期間有藥王出巡,搭棚唱戲,全國各地、東南亞地區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天津衛各大商號及藥店、各路商人以及其他商界從四面八方云集于此,進行祭祀朝拜,開展貿易物資交流活動,形成華北地區最大的藥品和各種物資交流的貿易中心。
藥王古寺地址
天津市西青區大寺鎮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