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州龍興寺始建于北魏時期,曾作為山東地區的中心寺院,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存世長達800余年,后被戰火所毀。1996年10月,在龍興寺遺址出土了600余尊石刻佛教造像,這些珍貴文物的出土轟動了國內外,被評為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之后又被評為20世紀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龍興寺遺址出土的石刻佛教造像在海外華人中引起了巨大反響,美籍華人、佛教大師夏荊山先生參觀了龍興寺出土的佛教造像后,被中國古代佛教文化深深吸引,為了發掘發揚中國的佛教文化,夏先生有意無償出資重建龍興寺。青州市委、市政府本著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目的,弘揚民族文化,規范、引導佛教活動健康發展,通過廣泛的研究論證,經省宗教局和濰坊市人民政府批準,決定在風景如畫、群山環抱的駝山南麓重建龍興寺。龍興寺建成后,青州將形成以龍興寺為中心,云門山、駝山、東夷文化生態園、瀑水澗河觀光帶連為一體,集宗教文化、人文景觀、園林藝術和旅游休閑于一身的旅游風景區,將成為青州乃至山東省人文景觀的新亮點。
重建龍興寺項目總占地約500畝,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億元人民幣。占地500畝土地中約有450畝為山坡地。總投資3億元人民幣全部由夏荊山先生無償提供。項目建成后產權及管理全部交由青州市佛教協會。
2006年9月18日,重建龍興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共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建筑面積約1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2600平方米,彌勒殿4600平方米,觀音殿700平方米,地藏殿700平方米,鐘樓300平方米,鼓樓300平方米。二期工程主要建設多功能會議廳、星級賓館、佛學院、畫院、僧院、齋房、居士樓、閉關房等,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預計于2009年初建成。龍興寺既是旅游項目,也是宗教場所,重建龍興寺意義重大。青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從國土局、建設局、規劃局、云門山街道和民宗局抽調專門人員靠上工作,定期研究,及時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在龍興寺建設中,云門山街道、國土局、規劃局、建設局等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進展十分順利。用兩周時間完成土地及地上附著物的調查摸底和拆遷補償,共拆遷房屋80余間,完成果樹補償280萬元,完成100畝土地的青苗補償,涉及村民103戶,遷移墳墓290余座。同時,完成了施工道路和水源建設,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用10天時間完成了大雄寶殿的設計、地質勘探等項工作。從達成投資意向,到正式開工建設,只用了26天時間,被夏先生稱為“中國之最”。
龍興寺建設總體規劃已擬定初步方案,近期夏荊山先生將來青州,對總體規劃進行確定。大雄寶殿基礎部分已全部完工,地基地下2.2米全部由鋼筋混凝土澆注。大殿坐西朝東,高23.5米,總建筑面積2566.96平方米,由98根鋼筋混凝土立柱支撐。大殿前門配有8根漢白玉雕刻的龍柱,周圍走廊全部采用漢白玉欄桿。大殿內正中三世佛,高約15米,將采用雕塑工藝,形象逼真。
寺院名稱:龍興寺
地址:山東省青州市駝山
郵編:262500
聯系電話:0536——389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