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寺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扎蘭屯市區南郊高臺子鎮高臺子村內,呼倫貝爾境內小乘佛教寺廟很少,金剛寺是其中的代表,其建筑規模為內蒙古自治區漢地佛寺之首。金剛寺原址在雅魯河大橋西北,因防洪清障于1987年被拆除,1990年遷到新址,新址金剛寺于1990年后陸續建成,總占地面積567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623平方米,總投資500余萬元,全部由社會籌資修建而成。到1999年初具規模,寺內常住僧人10多人,年接待進香拜佛者5萬人。每每走進寺內,油然而生肅穆寧靜之情,逢重大佛事,接待香客在1500余人。
金剛寺由青龍閣、天王殿、古佛殿、大雄寶殿、臥佛殿及觀音殿、藏經樓、鐘鼓樓、幽冥鐘樓、功德碑等主要建筑及塔院、山門等附屬建筑組成。青龍閣主要供奉五大天尊,主佑一方風調雨順,均為泥塑神胎。相傳:1998年我市發生百年未遇洪水的侵襲,當時在金剛寺周圍全部是漲滿的雨水,濁流奔涌。
在金剛寺東南側距寺大約50米處的一座鐵路橋讓水沖斷,唯有此寺水在門前流過,一點都未流進寺內。寺南面原為泥墻,經墻外雨水浸泡而塌倒。待水撤后,外面沖來很多大石頭,住持號召寺內眾僧將石塊拾回重新砌墻,不多不少剛好是沖毀那段墻的那些石頭。將寺內收拾完畢拜五大天尊,卻見五大天尊中老大的一只胳膊已有裂痕,眼中流下淚珠,泥塑的臉龐顯出了裂痕,住持和眾僧無限感激五大天尊對金剛寺的佑護。
天王殿正位供奉彌勒佛,四角供奉四大天王,彌勒佛背后供奉護法神韋陀尊天菩薩,眾佛像均為漢白玉佛。
古佛殿正殿供奉“華嚴三圣”-釋迦牟尼佛、文殊、普賢菩薩,偏殿為韋陀殿和伽藍殿,分別供奉著韋陀菩薩和關羽,殿堂中央供奉地藏王菩薩,兩側功德堂為有功于金剛寺建設的居士龕。
大雄寶殿正位供奉“三世佛”-中為釋迦牟尼佛,左為毗盧遮那佛,右為盧舍那佛,大殿兩側為十八羅漢像,殿門東為韋陀菩薩,西為伽藍菩薩,大雄寶殿眾佛均為純銅鑄成。
臥佛殿主要供奉臥佛,長5米,純銅鑄造,在全國屬稀有之物。東側為觀音閣,供奉觀世音菩薩,西側為地藏閣,供奉地藏王菩薩,大殿兩側還供有十殿閻君。
藏經樓內藏有佛教稀世珍寶-清乾隆年間原版《大藏經》一部?!洞蟛亟洝肺覈F有兩部,一部在西藏,一部在金剛寺。
2001年5月,為支持成吉思汗鎮發展旅游業,金剛寺協議接管了成吉思汗廟,投資100余萬元,為寺廟新供奉了29尊玻璃鋼彩繪圣像,建造了新牌樓,添置了新設施,使成吉思汗廟重新恢復了昔日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