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峰禪寺位于北京密云區溪翁莊鎮黑山寺村西,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大云峰禪寺始建于唐朝。因山上荊條繁密,故得名“荊山禪寺”。宋朝重修復建,更名為“云峰禪寺”。清朝乾隆年間被毀。2002年,由華僑僧人釋夏荊率領佛門眾修共同發起修復重建,2003年經政府批準復建。更名為”大云峰禪寺”。
大云峰禪寺歷史
大云峰寺建于唐代,唐代元和年間,憲宗委托高僧選址建寺。游遍北部山川,發現這處溪水潺潺之地,于是建寺,俗稱”黑山寺”。由于山上荊條繁茂密集曾名“荊山禪寺”,宋代曾重修復建,改名“云峰禪寺”。清乾隆年間,寺院眾僧橫行鄉里,驚動朝廷,劉宰相利用皇帝口諭的諧音,嚴厲懲治了惡僧,最后一把火將寺院燒凈,只留下那洞穴遺跡可辨。后曾重建,又毀于清朝民國初年,2003年愛國華僑佛界厚德大行夏荊山長老率佛門道友,開始修復這千年古剎,并更名”大云峰禪寺”。
大云峰禪寺建筑布局
該寺屬于黑山寺風景區,后為五座樓靠山,前有朝山,近有案山。坐北朝南,山門有前廣場,山門內建有石橋,過石橋寺廟逐級向上是各寶殿,直至最高處的大雄寶殿。寺院西南處建有水池,分多個個體,錯落有序。
大云峰禪寺主要建筑
密云大云峰禪寺,是密云縣新近推出的一處以自然和人文景致取勝的旅游風景區。四面群山環抱,青山綠水,門前大山上的一棵松樹顯得那么怡然自得,乃靈山圣地。寺內存有記載大云峰禪寺的石碑、石柱,留有廣慧洞,千年銀杏樹,千年平頂松等?,F已先后建成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天王殿,龍王殿,五官殿,講經堂等及僧人居士配套用房。寺院建筑獨特,具有南方寺院特點,以棕紅為頂、柱,以白為墻面。尤其是鐘、鼓樓的設置,更是別具一格,和左右大殿連成一體。
大云峰禪寺的山門前有一洼小放生池,里面放有很多彩色的魚,很雅。進入紅色連體建筑的山門,是一片開闊地,開闊地北邊是精致的石橋,過橋便是寺廟的主體建筑。在橋北西邊建有客堂大殿,大殿上高高的聳立漢白玉滴水觀音菩薩。過橋上臺階,迎面就是與一般寺廟建筑不同的天王殿,高寺、寬闊、雙層;天王殿后,再上臺階,左、右建有格式一樣的大殿(應是伽籃殿、地藏殿),大殿上建有鐘鼓樓,這樣的建筑也是少見的。再上臺階便是這里的最高大的建筑——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一棵千年古銀杏樹巍峨屹立。寺內的佛堂大殿內,佛香渺渺,佛音蕩蕩。大雄寶殿后便是長滿青松、翠柏的大山。山上有道,也有平臺,據說上面原來也有一些廟寺建筑,但都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了。這大云峰寺的建筑格局,顯然是南方寺院的建筑風格,其明顯的是色彩,在北方寺廟的建筑中大都是紅色,其二,其鐘、鼓樓不獨立,而是建在其它殿堂之上,這也是我沒見到過的。不過這大云峰寺確實建得很宏傳,格局開闊,新穎,風格獨特。
大云峰禪寺地址
北京市密云區河北路溪翁莊黑山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