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棲關公廟位于北京懷柔區雁棲鎮范各莊村,始建于明朝初期,坐北朝南,占地十余畝。每逢佳節,士農工商前來祭祀,香火旺盛。據歷史記載,北大廟原屬于下辛莊,大廟坐北朝南,南院墻曾有東西兩個大門,廟宇內殿宇巍峨,規制嚴謹,全廟占地十數畝,有房六十一間,廟內大殿為三進院,從南往北,依次是天王殿、關帝殿和佛殿,歲月荏苒,廟內多歷戰火,如今的北大廟雖然已經不復以前宏大的規模,2013年8月起關公廟開始復建,2014年公廟復建工程正式完工。
雁棲關公廟歷史傳說
蕭太后與關公廟的不解之緣
公元前2000-前1000年,懷柔屬燕亳方國,據【懷柔縣志】記載:懷柔縣城北二十公里外有“燕城”,說的是現在懷柔雁棲鎮范各莊村一帶。一千多年前,燕城是為蕭太后賞梨花修建的行宮,在修建行宮時,發現有一個關公金身,因常年無人打理,圍在關公周邊的石磚已經破碎,但周邊依然可見香火,蕭太后命人重新修復,命名為關公廟,蕭太后掌政輔佐后,有重大決策時,總要到關公廟參拜,景宗鞏固帝位贏得了大批漢臣的支持,通過修訂起居注的方式宣布蕭燕燕正式登上政治舞臺,予其與皇帝同等的地位。乾亨四年(982年)九月,景宗病逝“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將幼年圣宗與國家政事委任于蕭燕燕。從此,蕭燕燕開始了垂簾聽政的攝政生涯,景宗將國家大權移交予蕭燕燕。蕭太后每逢過年過節必到關公廟燒香拜神,為民祈福。
朱元璋與關公廟的關系
太祖朱元璋,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1369年,歷經河防口,經過范各莊,看到一處廟宇,便帶領隨身在槐樹下休息,夢到關公,告知一行在此休息一刻鐘后便可躲過一劫,驚醒后,便聽到北方處有馬蹄聲,隨行幾人屏住呼吸,便悄悄躲在槐樹下,只見不遠處十幾匹奔弛而遠去的馬匹,馬上人佩戴弓箭刀劍,事后,朱元璋才知,微服被人告密,差點殘招殺手!躲過一劫后,朱元璋命人在范各莊也就是燕城,建立北大廟,將關公殿建立在整個廟宇的正中間,也就是主殿,可想,當時的朱元璋對關公的敬仰之情!特別留下的東西兩側的大槐樹,西側老槐樹樹干上自然形成一尊關圣帝君的神像依然存在!
康熙皇帝玄燁小住關公廟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玄燁到北大廟(也就是現在的關公廟)燒香參拜,并命人將二進院的東西配殿從新修復,也就是慈航殿與太歲殿,并將關公重新鍍金身,之后,康熙皇帝總會小住一段。相傳,來北大廟開悟成就、開智發慧、健康長壽、祛病消業、超度故人的最多,另外,坐落于東配殿的觀音大士慈航真人最為靈驗,在那里許愿還愿的人絡繹不絕。相傳最多的就是關公殿,相傳在這個殿內結義最多,每每有商人官家遇事不順,也都會來拜拜關公。
雁棲關公廟歷史地址
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范各莊村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