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zhí)都褒埻鯊R又名神龍祠,位于北京海淀區(qū)畫眉山上,1984年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黑龍?zhí)都褒埻鯊R初建于明成化22年(1486),萬歷十四年(1586)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乾隆三年(1738)封龍神為昭靈沛澤龍王之神。廟坐西朝東,主體建筑建于東西軸線上,有山門前殿、三世佛殿、龍王殿等。
黑龍?zhí)洱埻鯊R建筑結構
黑龍?zhí)洱埻鯊R主殿的兩側建有配殿和碑亭,全部建筑均為歇山頂,覆以黃琉璃瓦。廟內(nèi)保存有明、清和民國年間的石碑多座,記載有明、清兩代帝王祀祭龍神、祈禱雨澤的經(jīng)過。1987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西、北至現(xiàn)狀圍墻及山坡?lián)跬翂Γ现裂鼔跬翂捌溲娱L線。1989年起政府投資將廟宇和潭廊等逐年修復。
黑龍?zhí)洱埻鯊R歷史
龍在中國的地位十分尊貴,龍受崇拜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被認為能夠興云致雨。在降水量少、河網(wǎng)稀疏的北方地區(qū),龍神信仰尤為突出,龍王廟是北方地區(qū)常見的廟宇。由于事關國計民生,歷代帝王普遍重視祈雨,唐朝之后歷代王朝都有國家祭祀龍神的記載。清代陸續(xù)將北京地區(qū)的黑龍?zhí)洱埻鯊R、玉泉山龍神祠、昆明湖龍神祠、白龍?zhí)洱埳耢羲奶幖{入國家祀典,成為祭祀等級中的群祀,每年春二月、秋八月皇帝均會遣官致祭。
黑龍?zhí)洱埻鯊R保存比較完整,一入山門右邊回廊之內(nèi)就是龍?zhí)叮鲜嵌ぃ偕嫌质嵌ぃず鬄辇埻鯊R院,主要建筑均覆蓋黃琉璃瓦。黑龍?zhí)洱埻鯊R興建于明代,明人宋彥《山行雜記》記載:“村曰泰州,后即畫眉山。山有黑龍王祠,入門上石級,碑亭一,再上石級,列碑亭三,皆歷朝禱雨靈應而記也。再上石級,小殿三楹,中居龍王像。碧瓦丹棟,燦然可觀,自下亭東下,歷石巖甚奇古。乃見龍湫,圍廣十畝,水從石罅中噴出,與玉泉同。” 因禱雨有應,成化二十二年敕建龍王廟,萬歷十四年重修。萬歷二十六年正式加封黑龍?zhí)洱埻醴馓枴?jù)《明神宗實錄》卷三百二十一記載:“加封金山黑龍?zhí)洱埻鯊R號為護國濟民神應龍王廟,潭名為神應龍?zhí)叮⒈涛谋頁P紀述。先是,上謁祭天壽山回鑾道經(jīng)金山,見上廟宇傍有泉名黑龍?zhí)叮叫涡惝悾迤妫v蹕幸焉。是后或遇祈雨遣禱輒應,時上憂旱甚,每夜分宮中秉誠露禱,復遣正一嗣教大真人張國祥赴潭祈禱,旋獲雨澤,四郊沾足,故有是命,賜張國祥玉帶銀幣以旌祈雨之功。”從上述記載可知萬歷皇帝從十三陵返京的歸途中發(fā)現(xiàn)了山水俱佳的黑龍?zhí)叮v蹕此處,后來因為天旱派遣張國祥赴潭祈禱,這說明黑龍?zhí)兜凝埳窦漓肱c道教關系密切,主持龍神祭祀的是正一派的天師。
進入清朝后,康熙二十年重建黑龍?zhí)洱埻鯊R。雍正三年再修,并易以黃琉璃瓦,頒制碑石。乾隆三年上諭封黑龍?zhí)洱埻鯙檎鸯`沛澤龍王之神,每歲春秋,遣官致祭。乾隆二十五年,皇帝又降旨“致祭黑龍?zhí)叮那矁?nèi)務府圓明園大臣承祭”。黑龍?zhí)洱埻鯊R是清代北京地區(qū)最早進入國家祀典的龍神祠,此后的三座龍神祠的祀典規(guī)格都是比照它制定的。
黑龍?zhí)都褒埻鯊R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qū)溫北路(北京行政學院二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