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散落在鄉間保存比較完好的古民居,大都始建于明清時期及民國初期,年代久遠的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些古民居,整體龐大,設計合理,工藝精湛,達到了人文、工藝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效應,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在建筑構件中仿造的秦磚漢瓦和具有明清時代風格的桁梁、圍檐、石柱、門墩、房墻窗花等,無不繼承了民族的傳統遺風,傳承于世。
民居室內的裝裱,經特殊加工材料繪制而成的浮雕和壁畫,表現了宗教信仰、民風民俗,彰顯其家族的富貴榮華,亦襯托出先人工匠們的才華和智慧。每座古民居的廳堂祖牌、祖聯以及傳統的詩聯等,均舉目可見,起到崇敬祖先、教化晚輩、尊文重教的作用。
1,嶺南古民居平衡對稱,整體布局合理,按其建筑規模和房屋結構大體可分為府第與四合院融為一體的豪門望族民居、圍龍式民居、中西合壁民居、一般民眾民居和少數民族民居5種類型。
2,古民居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磚是本地的泥土制作或者燒制,墻體有青磚墻、泥磚墻和泥壘墻,還有用石灰、沙和黃泥中間填大石頭的混合墻(大門和圍墻)圖為青磚砌筑、青瓦蓋頂、青石鋪底的蓮塘陳家大屋。
3,古民居門、窗以及封檐檔板木雕、石雕、磚雕比比皆是。
4,為防兵匪搶劫和氏族械斗,古民居墻體建造得極為堅固,四周建圍墻門樓炮樓。
5,嶺南古民居的主人們都習慣用三合砂漿鋪就一個大大的曬坪(又稱禾坪),用于晾曬糧食、學文習武、手工編輯和加工農產品等。
6,屋頂式樣繁多而且有嚴格的等級限制。一般采用人字頂、兩邊蓋瓦,在人字頂上用青磚砌成屋脊,抹上三合沙漿。家中有做官的,砌成官帽形屋脊,刻上浮雕或繪上圖案。
7,古民居門的形制式樣總體可分為方門和拱門兩種,材料則多種多樣,有石門、木門和青磚拱門等。
8,古民居屋里屋外、天井、巷道等地面鋪設,形式多樣,因地制宜。鋪地材料有石板、青磚、石頭、卵石和地磚等。
9,古民居主要部分是堂屋,堂屋內的神龕放置祖先靈位,是家族聚會、待客、祭神、拜祖的主要場所。
10,古民居一直沿用小青瓦?!扒卮u漢瓦”的漢瓦即指小青瓦。為防瓦片下滑,做成瓦當穩固屋面。
11,古民居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飛檐不但擴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向上的動感,仿佛是一種氣將屋檐向上托舉。
12,壁畫和灰塑是嶺南傳統建筑裝修工藝,壁畫是古老的繪畫之一?;宜苁沁x用生石灰、紙津、稻草、礦物質顏料等材料,作品依附在建筑墻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藝上。圖為鵝塘周家老屋屋檐下的灰塑。
13,宋代時稱“角替”,清代時稱“雀替”。雀替是嶺南古民居特色構件之一。
14,門檻多是選用當地的大青石制成,在門檻石上,工匠通常會精心雕刻有各式各樣的吉祥物的圖案。